长者风范-----纪念敬爱的郑培余同志逝世七周年
周共济 发表于:2014-12-10 12:16:47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334
      聪慧、好学、刻苦、自强,满怀赤子壮志
      勤勉、干练、缜密、厚道,尽显长者风范

    这是七年前我为郑培余同志撰写的一幅挽联,也是他
71年绚丽人生的真实写照。


        1937年正月,郑培余同志出生于江山市贺村镇诗坊村的一个贫困农家。当地的读书气氛一直很浓,然在那个年代,能读上书的几乎都是书香门第或殷实人家的子女,象郑培余同志这样的家庭要想读书,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儿时的郑培余整天哭着、吵着要读书,所幸他那在贺村从事理发的姐夫看到他资质聪颖,即予慷慨解囊,又到亲戚处再筹借一些,资助他到吴村及坛边上了小学。期间,因学费凑不齐而回家帮他父亲干农活便是常事。不过,尽管因此多次缺课甚至短暂辍学,郑培余同志依然成绩优异。这样的状况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建国后,郑培余同志相继考入江山中学、金华卫校;然一俟学校放假,郑培余同志就回家到田间干活。据当地老人回忆:建国初期,为了赚一点学费,郑培余同志将一担担公粮(每担重80公斤以上)从家里挑到七、八公里之外的贺村,一天要挑三、四个来回,从不叫累。

    郑培余同志颀长英俊,仪容儒雅,给人有一种天然的感染力。从初中二年级起,他每个学期都担任班长;毕业后,他即被分配到基层卫生院,竭自己最大的热忱和精湛的医术,为广大患者解除疾苦。因早年饱尝艰辛,郑培余同志比任何人更能吃苦耐劳,一些看似难以做到的事,常常是在他的努力下,出色地完成了;每遇到紧要情况,总是先由自己顶上去,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与艰险;由他带队的团体,向来是精干的,融洽的、高效的。鉴于其出色工作业绩及才干,他后来成了江山整个卫生系统中,第一位受提拔任用的,江山籍区院级及局级领导。他亲自起草的任内文稿(他人代笔极少),文笔犀利,言简意赅;他的书法遒劲流畅,别具风格;他待人热诚温和,善解人意,以致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无论亲蔬,都乐意找他帮助排忧解难。郑培余同志在江山卫生战线奋斗近四十年,大家都将他视作一位勤勉干练、风格独特的领导、前辈,也将他当作一位雅博敦厚、多才多艺的良师益友。

        1987年之前,郑培余同志家承担了六人的责任田(夫人曾是一名资深的民办教师),每至双夏时节,他都要回家主持近半个月的“双抢”奋战。割谷时,脱粒及挑谷子的任务几乎由他一人全包了。他的家庭和睦完美,在那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硬是将自己的四个儿女都培养成各种专业技术人才。1984年冬,他父亲天喜老大爷已87岁高龄,因遭车祸致股骨颈骨折,手术后连续卧床五个月。期间,他除了请专人护理外,自己在父亲床前朝夕照看,问寒问暖,至后来,他父亲竟奇迹般地完全康复了。他的双亲年逾九旬仍耳聪目明,精神健朗,父亲享年101岁,母亲享年95岁,一时传为佳话。

        1993年后,郑培余同志退出了局领导岗位,1996年又办理退休,但他不忘奉献余热,乐当一些老年朋友的保健指导及心理顾问,也常常关注并救济困难群体,还喜欢养花种菜。2003年底,郑培余同志意外发现自己患肺癌。他曾多年兼任江山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主任,对该病的了解不亚于专科医生。然而,他对此很平静,始终以积极的、理性的态度配合治疗,并试图以病人和医生的双重身份来探索治疗这一顽疾的新途径,为患同类病的病友的治疗找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为此,他先后作了四次手术,从不叫苦!他还常与为他治疗的医生、主任探讨自身的特异反应等医学难题;甚至有几次,他根据一些中医理论,冒着生命危险尝试服某些中草药观察实际疗效。由于肿瘤恶性程度高,郑培余同志身体日趋虚弱,但他与病魔作斗争的意志丝毫未减。他曾多次说过,他出生于寒梅怒放的日子里,早年历尽苦难,一生中最喜欢的是梅花的品格!在生命最后一刻,他说:“我属牛,能象牛一样奉献自己的一生,死而无憾……

    的确,郑培余同志正如一头永不知疲倦的老牛,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直至生命最后一刻!郑培余同志更如一枝坚贞不屈的寒梅,绚丽灿烂,吐露芬芳;继又早早凋零,欣作春泥,只为了唤醒百花!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