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娘传声筒】江山绿牡丹的贡茶猜想 它是怎样“闯”入皇宫
小编臭臭 发表于:2016-7-11 02:01:57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1635
536fcd7e8742f9cf984aba8ed45629bf.png
    在天乙寺遗址旁的石坎上,零星长着几株茶树,或许,这里就是曾经的仙霞古茶园,也是江山绿牡丹的前世所在。江勇 摄

    两个月前,我决心做一件事情:去寻找和考证江山绿牡丹的古茶园遗址。
    身为农业干部,我心里清楚,想要包装和推介好一款茶叶,带动百姓致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说好茶叶背后的故事。
    【一】江山绿牡丹,曾名仙霞化龙茶。1982年,前辈们曾带着它,去北京参加全国名茶评比,最后喜得第二名。当时有位专家建议,此茶色泽翠绿,形似牡丹,可叫江山绿牡丹。
    不能免俗的是,当时,为让江山绿牡丹的“名气”更大、“分量”更重,未经严格考证,便把坊间的传说搬了上来。和全国很多名茶那般,江山绿牡丹也因此披上了“御茶”的外衣。这是今天关于江山绿牡丹的描述:相传明代正德皇帝(生卒年限为公元1491年—1521年)朱厚照察访江南时,路经仙霞岭,品尝了仙霞茶,大加赞赏,命名为绿茗,并指定为御茶。所以,江山绿牡丹的原名又叫“绿茗”,又称仙霞御茶。
    不过,这种说法,显然有两大疑点:一是明正德皇帝朱厚照真的到过仙霞岭吗?二是如果仙霞岭上确实有以前的御茶园,现今还有遗迹吗?查史书可知,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是一个极善吃喝玩乐的皇帝,经常一个人偷偷出宫,寻找乐趣。但皇宫在北京城,到仙霞岭有1000多公里,偷偷出宫跑这么远?那是不可能的。当然,史书也的确记载了他从北京城出发南巡的唯一一次经历。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四日,江西宁王朱宸濠率众作乱。朱厚照亲自率军讨伐,但大军从北京出来仅四天,南赣巡抚王宗仁就传来捷报,已将宁王朱宸濠活捉。消息报来,朱厚照却并不高兴,他先隐匿捷报,封锁消息,继续南行……十二月一日到达扬州后,玩了一阵,班师回京。回家途中生病,过了两年,也就是公元1521年,就驾崩了。也就是说,他南巡走到最南端的地方就是扬州。而扬州离仙霞关还有约500公里,他不可能到达仙霞关。考证至此,我似乎“亲手”断了江山绿牡丹与御茶之间的联系,岂不自讨没趣?但一次偶然的实地考察,让我捕捉到了江山绿牡丹更为传奇的前世今生。
afa7e107d37bf54dbadba2d397c100e3.png
沧海桑田,仙霞山古道旁早已浓荫蔽日。唯有这几株茶树,诉说着这里的前世,或许就是传说中的古茶园。

【二】江山的坊间一直流传着,仙霞岭的某处曾有座古茶园,但究竟在哪里,始终没有清晰的说法。一次去保安乡,结束工作后,我决定去仙霞岭看看。沧海桑田,仙霞古道的两侧,也是浓荫蔽日,早已不见茶园。在仙霞关第一关内约300米左右,仙霞古道开始爬坡,此处在道路呈“之”字形的转弯处,我看到有个平台。平台外沿有高达两米多的砌石,据说此平台是仙霞古道上天乙寺遗迹。我和同伴们发现:在古道边的砌石缝中,一株茶树孤然挺立;在“天乙”寺遗迹平台的石坎石缝中,也长着两株茶树。经考证,这几株茶树的品种是鸠坑群体种,属本地品种。砌石是人工的工程,石缝里长出茶叶,肯定不会有人故意在石缝中种茶叶。那这茶树是怎么长出来的呢?有个推理,当年在修这条路时,路边或许就有茶园。回来后,天乙寺、古茶树、仙霞古道……这些元素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我似乎确信,它们与江山绿牡丹之间肯定存在某种关联。于是,又开始沿着古茶园的线索“野”考下去。查究天乙寺,没有详细记载。史书记载,仙霞古道最早于唐乾符五年(即公元878年)。在此之前,路都没有,建寺的可能性很少。因此,寺庙应建于唐朝以后。从天乙寺的取名来说,“天乙”是商汤的名字,商汤是一个很有正能量的古代皇帝。另外,迷信算命的说法中,有所谓的“天乙贵人”。因此,该寺庙取名为“天乙”,包含着帮助众人的内涵,特别是帮助过往路人。若是,那该寺庙的始建之时,应该是仙霞古道已成为主要交通要道之时。另一个史实是,在仙霞岭南面的廿八都古镇,在宋熙宁四年(即公元1071年,距黄巢开山劈道193年后)设为官方驿站。这说明在公元1071年左右,这条仙霞古道已成为交通要道。至此,可以猜测,天乙寺建造的时间,应该与仙霞古道建成石砌路面的时间大致相同,理由和证据就是石缝中长出来的那几株古茶树。

523c74128f417ea4a0ae05156f40182c.jpg
江山市大湖顶茶园,位于江山市张村乡双溪口村,茶园海拔1000米以上。

【三】这个过程中,几个历史人物跃入眼帘。苏东坡的生卒年限为1037年—1101年。他在任杭州通判时,品尝到江山人毛滂送来的仙霞山茶后赞不绝口,称之为“奇茗极精”。他在《答毛滂书》中说,“寄示奇茗,极精而丰,南来未始得也。亦时复有山僧逸民,可与同赏,此外但缄而藏之耳。”苏东坡第二次在杭州当知州时(公元1086年以后),曾赋诗致其诗友毛正中(江山人),诗名《谢赠仙霞山茶》诗:“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座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快。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报君不虚授,知我非轻啜。”在此,可看到三点:一是苏东坡《答毛滂书》是他在任杭州通判时(约公元1069年);二是公元1071年廿八都设驿站;三是苏东坡《谢赠仙霞山茶》诗时间约公元1086年以后。比对这三个时间点,可以充分印证,在公元1069年至1086年间,仙霞古道上绝对存有古茶园,而且茶叶品质很好。甚至连苏东坡都不舍得随意喝,平时“缄而藏之耳”。

09a5bc8ed2bdcef737e0423ab66a2d36.png

        江山市保安乡后畈村的江山绿牡丹茶园南宋时期,有个名叫史浩的人物,曾担任过“浙东保宁军节度使”。此人生于1106年,苏东坡卒于1101年,即苏东坡逝世后五年,史浩出生。他39岁考中进士(即1145年),在南宋乾道八年(即公元1172年,就是廿八都设驿站后101年),在福州担任保宁军节度使时,“募夫以石辅之”,即把仙霞古道用石块“硬化”了。这项工程,不亚于今天建造一条高速公路。这也证明,仙霞古道是一条非常重要的交通要道,以至被誉为“商旅之途”、“诗歌之路”。那么,可以设想,史浩老先生在修仙霞古道(时年已66岁)时,来到遇到天乙寺稍作休息。休息时,寺庙中的和尚、方丈、住持等以杯茶招待贵客。此时,仙霞化龙茶与他相遇了。且史料亦证明,史浩老先生是一个懂得品茶的人。史书记载他在功成名就、告老还乡后,创办了四明尊老会(他是明州鄞县人,即今宁波鄞州区人,在四明山下),与魏杞、汪大猷等咏诗品茗,写下大量诗作。此时,仙霞化龙茶可能随着他进入皇宫,成为贡品的最佳时期。有几点理由:史浩先生修路回来后,后来擢升至右丞相,这么大的官,有机会与皇上近距离接触;他是当时的宋孝宗皇帝赵昚(1127年至1194年)的老师;史浩和宋孝宗关系不错,他们一起商讨为岳飞平了反,又一起重塑苏东坡的历史地位;赵眘“可能”喜欢喝茶。他是历史上有名的尊崇佛教的皇帝,而茶禅本为一体。由此,可以想象:春茶上市了,天乙寺的住持又送来两斤仙霞化龙茶给史浩大人,此时,正好皇上叫史浩大人商议公务,史浩大人顺便拿了一斤新茶带过去。因此,仙霞茶或许在南宋时期就进过皇宫。
0956c63554f58b3cf31d9b3797defdd5.jpg
仙霞古道的石碑,记载着史浩与这方水土的渊源。

【四】最初被我割断的关联,或许还可重拾起来。大家知道,明朝衢州现衢江区全旺镇楼山后村,出了个王钟英王皇后。成化元年(1465年),十六岁的王钟英正式执掌后宫,母仪天下,至二十三年(1487年),明宪宗故去,十八岁的皇太子朱佑樘即位,史称明孝宗,明孝宗尊王钟英皇后为“王皇太后”,至弘治十八年(1505年),孝宗驾崩,皇太子朱厚照即位,即年号为“正德”,即俗称正德皇帝。这里说到的正德皇帝朱厚照,就是开篇说到的那个很会“玩”的皇帝。辈分上,王钟英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奶奶辈;时间上,王钟英的生卒年限为1449年~1518年,朱厚照的生卒年限为1491年~1521年,他们的人生重叠期有27年。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推理,王钟英喜欢喝来自家乡的茶,而家乡好茶产在仙霞岭。由此,朱厚照喝到仙霞岭古茶园的好茶,并下令作为御茶,年年进贡,也是极有可能的。否则,江山的民间又怎会留下朱厚照与仙霞茶的传说呢。“野”考并不科学。但不管怎么说,仙霞古道边那石缝里长出的几株茶叶,也许在默默地向我们诉说着一个关于茶叶的古老故事,大概,这就是“江山绿牡丹”的前世今生。

转自:浙江新闻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