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婚”热议,是对未来的恐惧
江山礼贤 发表于:2011-7-10 15:46:3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99

      “有房有车有钻戒”,与其说是婚姻的指标,不如说是成功的象征,“裸婚”听起来很行为艺术,其实不过是一种正常的现实选择。



  这世上可能有完全脱离了物质的爱情,但很难有绝对脱离物质的婚姻。婚姻城堡里的柴米油盐、养老育小,缺了物质不行。所以从古至今,择偶标准总是伴随着物质门槛的变迁。几十年前,有很流行的“老三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现在,根据新京报“京报调查”的结论,排名比较靠前的“新三件”是房子、车子、钻戒,少了这些物件的婚姻,就叫做“裸婚”。



  这“新三件”里,房子的比例高达91.1%,其实从某种意义来说,房子可能也是“惟一”的指标,只要没有房子,其他条件即使都具备,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大概也只能算是“裸婚”。如果细究这些标准,就能发现“裸婚”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福利分房的时代,大多数夫妻都是在结婚之后多年才能分到简陋居所,“老三件”也不是家家都有。所以,“裸婚”这词虽然新鲜扎眼,但从本质来说,其实没什么特别。



  物质之于婚姻,本来就有很大弹性。譬如那“老三件”,虽不乏实用价值,但也绝非生活必需品,没到缺了日子就无法过的地步。他们之所以和婚姻“捆绑”,大概是因为价值不菲,具有象征意义,俗话说就是能满足“面子需求”,似乎一段婚姻的品质,能借由这些物价展现出来。



  如今的“新三件”也是如此,“有房有车有钻戒”,与其说是婚姻的指标,不如说是成功的象征。如果真把这三样当作硬件标准,还真是有点“强婚姻所难”,除了官二代、富二代和“啃老族”,只怕没多少年轻男女能完全达标的。所以,“裸婚”听起来很行为艺术,其实不过是一种正常的现实选择,如七成受调查对象所说,是“生活压力太大,不裸不行”。



  也因为现实如此,实际上没有多少人是严格抗拒“裸婚”的。有了“新三件”固然是锦上添花,但即使没有也不至于婚都不结。调查证实,只有23.1%的人“无法接受,毕竟要有生活基础”,有31.0%的人“看情况,不会刻意在乎”,而“可以接受,只要爱对方”甚至高达45.9%。由此可见,“裸婚”本身是顺其自然的选择,年轻人面对的心态也比较健康。



  耐人寻味的倒是这有些刺耳的词汇为何会大流行。这词汇大约在2008年就已出现,近来是因为电视剧《裸婚时代》而更受关注。这电视剧最引人共鸣的恐怕不是最后有些俗套的温情结局,而是中间展现“裸婚”夫妻在物质重压面前的窘迫和挣扎,这契合了如今在大城市谋生的青年男女的受挫感。



  但贫贱夫妻百事哀,这窘境其实在任何时代都容易引发共鸣,何以近年更刺激年轻人的心?正如“裸婚”也是父辈们所曾普遍经历,何以如今更受关注?这在贫富差距逐渐扩大,富裕可以“遗传”,穷困者上升通道狭窄的“时代”语境下,或许就容易理解了。



  一时“裸婚”无所谓,但如果两个“裸婚”的年轻人,怎么奋斗都无法弥补结婚时“房子车子钻戒”的欠缺,就难免会“怪罪”于“裸婚”。“裸婚”的热议,说到底是一种对未来的恐惧。所以,这个社会需要更公平的制度,更平等的竞争。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时代有病,婚姻吃药。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高级
秦始皇 发表于 2011-7-10 16:29:56 | 阅读全部
  真到了那个时候

            你们有勇气裸吗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秦始皇 发表于 2011-7-10 16:37:08 | 阅读全部
毕业找工作,我是消尖了脑袋想找那些挣得多的,能让我买得起房、买得起车、能让我堂堂正正地把童佳倩娶进门,可是就算我拼了命,我也赶不上这房价涨的速度。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4 收起 理由
江山礼贤 + 4 回复的好,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空中飞鱼 发表于 2011-7-10 18:23:02 | 阅读全部
其实想想30年前的结婚三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二十年前的结婚三大件:冰箱,彩电,洗衣机,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二十年或者十年后我们回头再看今天结婚三大件:房子,车子和钻戒其实就和当年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是同一个模式,都是为了经济发展所做的宣传和造势。不过我很想知道现在谁家的缝纫机还在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4 收起 理由
江山礼贤 + 4 回复认真。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YIWEILU 发表于 2011-7-11 00:33:04 | 阅读全部
老三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
中三件——电视机、冰箱、洗衣机。
新三件——房子、车子、钻戒。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深谷幽兰 发表于 2012-8-9 10:36:40 | 阅读全部
缝纫机,这个我家倒有,俺老妈的。一直在用着,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