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抗战英雄事迹之二:参军因为祠堂守候亦为祠堂:姜凤祥
江山贵宾 发表于:2012-3-24 12:45:5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229
1.jpg
90岁姜凤祥在家门口的姜家祠堂前

3.jpg


1937年11月侵华日军在上海吴淞口的废墟上走过


2.jpg
90岁的姜凤祥自述:1941年投身抗战时,就在这个锅台上烧饭。现在,还是如此。

浙江的江山只有一位“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他叫王俊。其实,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地处淞沪抗战最前沿,是抗战大省。1937年8·13淞沪抗战爆发,有数不清的浙江人投身抗战。所以,我一直说:“浙江的抗战历史在全国一盘棋中,呈现‘三多一少’的状况。”
“三多”就是浙江省参加抗战的人多;上黄埔军校的人多;中央军的多。
“一少”就是相比较其他省份而言,宣传得太少。
比方:云南。日寇1942年才到云南,可是云南省的抗战历史被他们宣传得轰轰烈烈、妇孺皆知。光是中国远征军的电视剧就拍摄了三、四个。相关图书的出版,更是上百种。可谓:沸沸扬扬、热闹非凡。
同是歌颂国军抗战将士,为何地域差别就这么大呢?
淞沪会战期间,地处战争前沿的上海人民、浙江人民以各种方式积极参加抗战,支援前线。当时的中国人只有几条道路可供选择:要么,到中国军队参加抗战,要么,逃亡。要么,被抓壮丁参加对日作战;要么,在炮火中等待当亡国奴厄运的降临……。
淞沪会战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至11月12日结束,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10个师28万人的兵力,动用军舰30余艘、飞机500余架、坦克300余辆;中国投入70余个师的兵力,动用舰艇40艘、飞机250架。中国官兵同仇敌忾,斗志昂扬,以劣势装备与敌人拚搏,毙伤日军4万多人,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迷梦想。
淞沪抗战,国军前赴后继、英勇作战,伤亡、失踪,接近27万人。
由中共衢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衢州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资料汇编》一书中记载,光是江山牺牲的国军抗战将士就有几千人。
这本著作这样记录:整个抗战期间,衢州地区(衢县、龙游、江山、常山、开化)人口伤亡共计98851人,其中,直接人口伤亡96277人,间接人口伤亡2574人。此外,国民政府军在衢州作战伤亡9379人。财产损失共计8809.36万元(1937年7月价值折算),其中社会财产损失1493.16万元,居民财产损失7316.20万元。

以上。抗日战争胜利67年了,时至今日,江山“关爱抗战老兵”的人数,只有1人。他,就是引领我们采访的王俊先生。
王俊是江山中小企业家,他是我们的领队、向导、翻译、司机。还管饭。
王俊甚至悄悄地问我:“车票有人报销么?没有人管的话,尽管说。”
今天,采访的对象,是90岁的抗战老兵姜凤祥。
姜凤翔生于1922年8月,现居住:江山市凤林镇凤里村姜祠弄7号。
姜凤祥老人告诉我,“姜祠”的意思,是姜姓家族的祠堂的意思。
姜凤祥老人向我介绍:我家旁边的,姜家祠堂,是姜姓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
另外,祠堂还有民族传统、民俗教育、民间文化、列祖列宗名人轶事传播的义务。
姜凤祥介绍,他家门口的祠堂,是他们姜姓家族祖祖辈辈在此定居、繁衍、生息的地方。祠堂大约是在1880年,清末光绪帝刚即位不久建成,直到今天。
90岁的姜凤祥慨叹:“过去,姜家祠堂可是热闹非凡。随着岁月的流逝,她像一个悄悄隐去的老人;虽然旧貌还在,却无人相知了。”姜老汉十分肯定地对我说:“可是,这个祠堂,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大学堂,对我的影响却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
姜凤祥老人进一步强调:“国难当头、抗战爆发,我随中国军队上前线抗敌,就和祠堂文化的教育有关!”姜凤祥老人咳嗽,他顿了一下,继续说:“孔子吟唱;生于斯、逝于斯。亲历了民国、日本侵华、内战、新中国……。镇反、大跃进、反右、文革、粮食饥荒、改革开放……。我还希望守着姜家祠堂的旁边,看着我们社会一天天的进步……。”
老人一边说,一边咳嗽,一边笑了起来。
90岁的抗战老兵姜凤祥向我介绍:“我在祠堂旁念私塾、小学,老师讲的是:‘我们是中华民族,华夏子孙。我们的文化上下数千年,源远流长。焉能让他国列强任意宰割!杀人放火!掠夺宝藏!占领上海!占领南京!?’”
姜凤祥老人自述:我在1941年,19岁时考入军训部,先在瑞金三分校,后迁江西广丰,黄埔17期步科。为什么去呢?还是因为门口的祠堂,她是我关于中华民族文化教育的启蒙老师:“日本侵略者打到我们中国来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要亡种亡国了。拍拍胸脯子、扪心自问:我能不国难当头、挺身而出?于是我参加了国军抗日队伍,上了前线。”

4.jpg

姜凤祥老人头脑清晰,谈吐自然。通过王俊翻译,我记录顺利。
5.jpg

吴缘、楼潘荣、等,我们大家和姜凤祥老人一家合影

1937年侵华日军在上海遇到抵抗之后大批登陆

    姜凤祥老人说:1943年,我毕业后,被分配在第三战区司令部政治处学习三个月,然后分配在26军32师94团。军长丁治盘,师长蒋修仁,团长张家宝(后升任副师长)。任职中尉连指导员,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保卫战区司令部,32师驻扎江西广丰,41师驻扎浙江江山,44师驻扎江西玉山,战区司令部及军部在江西上饶。后32师两个团调前线,被派湖南接新兵。当时的军衔,是国军上尉。
    45年生病,安排在军医院治疗,因离家较近,申请回家休养,获批准。
    抗战胜利后,在广丰成立军官总队,通知他去报到。本来是要遂批转业,第一批转业完成后,内战爆发,被分配在福建闽北师管区参加内战,直至解放。
    解放前夕部队官兵被国军扣三个月工资,同意上军舰去台湾才发,很多人宁愿不要工资,选择留下来。我舍不得姜家祠堂,祠堂文化教育我:“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中国人不打中国人,逝于斯、逝于斯。”所以,我没有去台湾。
    姜凤祥老人笑着说:“台湾的国防部,还欠着我三个月的工资没给呢。”
    1950年,浙江全省开展了:“反动党团的登记。”人人必须去。
    我说:“您不去登记谁知道呀。”
    姜凤祥老人笑了,他大声咳嗽着:“我穿着美式军装在村里走……。”
    他说:在军管会留下花名册,回家种田。如果,和解放军作战的,处理不同。
    1949年以后在凤林镇粮库帮忙。做一些零工。家庭收入主要是务农。
    姜凤祥有四子二女,现在老俩口自已生活,没有儿女在身边,老伴和老人同岁,90岁。儿子每年给老人1200斤稻谷,3斤油,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老人有民政部发的每月525元黄埔同学补助。
    老人很朴实,说儿子生活也不易,六十几岁还在外面打工。只要不生病,这些收入够老俩口生活了。住的地方是老房子,房顶有些塌陷。我们去看他,他高兴。
7.jpg

90岁的姜凤祥自述:抗战初期报考黄埔军校时,就用这个柜子。现在,一切照旧。
8.jpg



    90岁的抗战老兵姜凤祥、老伴、儿子,和已经老态龙钟的,建于1880年,清末光绪帝刚即位不久姜家祠堂。正是这个祠堂,决定了姜凤祥老人,在70年前,拿起枪杆子,勇敢地走向和侵华日军血肉相拼的抗日战争战场。今天,抗战老兵姜凤祥90岁了,他仍然守候在他自己古老的文化王国里安详地生活着。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高级
岁月-无痕 发表于 2012-3-24 13:46:03 | 阅读全部
保家卫国的战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名城志愿者江山 发表于 2012-3-24 16:24:37 | 阅读全部
心态好的抗战老兵特别长寿的,笑到最后才最好
向抗战老兵姜凤祥致敬!问好!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逸致户外用品 发表于 2013-1-10 17:52:35 | 阅读全部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dragon 发表于 2013-1-10 21:04:25 | 阅读全部
向英雄的老兵!致敬!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