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30日,岐山县一个女孩被邻居性侵后杀害,警方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张大(化名)。可他还有一个同卵双胞胎弟弟,两人的DNA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兄弟俩谁是真正的凶手?一时间难住了当地警方。近日,他们的DNA样本被送到位于西安的第四军医大学DNA分型研究中心,在这里真凶浮出水面。 警方技术手段难区分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刚开始接到的是这个女孩失踪的报警,我们是按照被拐卖来立案调查的。”岐山县公安局副局长李红旭说,他们最终根据线索找到了嫌疑人张大。警方在现场发现了犯罪嫌疑人张大作案的痕迹,张大对此供认不讳,尤其是现场遗留物中,经检测和张大的DNA完全一致。 案件侦破完毕后,警方将案件移交检察院,但检察院在审理案卷后,发现张大还有一个同卵双生的弟弟张二(化名),两家的房子也紧挨着,而且兄弟俩的DNA检测结果完全一致。那么此案中,张大的弟弟有没有参与?真凶到底是张大还是张二?如果对张大提起公诉,就必须要求排除张二作案的可能。今年9月,岐山县检察院要求县公安局对此案补充侦查。 “我们也有法医,也有DNA检测手段,但是他们弟兄俩是同卵双胞胎,DNA链完全一致,如何把他们俩区分开,以确定谁是真凶,目前我们警方的技术手段无法达到。”李红旭说,从司法公正的角度来看,检察院的要求完全符合司法程序,因为万一出现“顶包”情况,可能会造成冤假错案。 “如果真的没有办法用科技手段将两人区分开来,我们只能再投入大量的警力,从外围通过大量的其他证据,比如寻找目击者等方式,证明张二是否作案。”李红旭说,这样投入的警力、财力将非常巨大,而且效果能有多大也很难说。 在联系一些科研单位后,岐山县公安局均被告知,同卵双胞胎兄弟的DNA很难甄别。抱着一线希望,岐山县公安局找到了西安第四军医大学DNA分型研究中心。 先天雷同后天也有别专家圈定两种鉴别方法 “作为专门的DNA分型科研机构,这也是我们首次接触这种案例,虽然区分同卵双生的DNA是一个世界难题,但经过中心科研人员的集体研究,还是决定将这个课题接下来。”昨日,研究中心主任吴元明说。 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该研究中心决定采用两种方式,试图找出兄弟俩的DNA的不同之处。首先考虑的是“抗体库基因差异”法。人一旦出生后,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即便是同卵双胞胎的“先天条件”一致,但他们后天生活的环境一定会有所差异,在这样的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个人将随着环境形成自己特有的抗体库基因。“人体会针对不同的抗原,比如花粉、灰尘等,经过基因重排,产生不同的抗体。”吴元明说,可以采集弟兄俩的血样,找出两人抗体库基因的差异,然后再从作案现场留下的物证中提取相应的体液,看现场体液到底和谁的抗体库基因相吻合,这样就可以找出凶手。 另外还可以采取“甲基化修饰差异”法。吴元明说,“甲基化修饰”广泛存在于人体细胞的基因组的各个片断,从而决定这个基因的表达情况。“打个比方吧,如果把这对双胞胎兄弟的身体看成是同单元、同户型的两栋房子,他们先天方面完全一致,但是后期‘主人’对自己房子的装修会和他人截然不同。”他说,“甲基化修饰”正是造物主这个“主人”对他们兄弟俩的身体使用了不同的“装修材料”。“同卵双胞胎也存在表型差异,一个能喝酒,另一个可能喝点酒就醉;一个爱说爱笑,另一个可能比较沉默……这些都是基因片断表达情况的不同造成的。”吴元明说,其中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甲基化修饰”。所以可以通过对全基因组甲基化修饰情况进行一个扫描,在一种特殊芯片技术的帮助下,基因位点的甲基化修饰情况就可以通过大量的光点明暗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果确定了两兄弟各自特异的甲基化修饰“光点”,然后针对这个光点去分析现场遗留物的生物物证,进而可以区分这对同卵双胞胎。 鉴定过程出现惊喜基因座突变锁定真凶 当确定检测思路后,吴元明和他的研究团队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还没有来得及使用“抗体库基因差异”和“甲基化修饰差异”,一个意外的惊喜出现在吴元明的面前。 “我们在对张大兄弟俩的DNA做仔细分析时,惊讶地发现张二的其中一个DNA基因座出现了三带型嵌合突变。”吴元明说,这种突变出现在受精卵首次分裂之后、胚层形成之前。据统计,在人群中出现的几率在万分之一左右。同卵双生子中,VWA这个基因座的三带嵌合体突变,这个发现在国际上尚属首次。 张二这个基因座的突变,也使得检测变得更为简单,“我们提取了案发现场的体液,经过对比发现,现场遗留的物证中,这个基因座没有发生突变。”吴元明说,他可以确认,现场遗留物属于张大。 “我们已经将所有的案卷移交给了检察院,案件应该很快就进入公诉阶段了。”李红旭说 |